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印尼勿加泗的宗教和平共处


印尼许多地方经常发生宗教冲突,在过去许多年来,一些教堂被人焚烧,或者同属一个宗教之间也出现争纷。但在印尼也有不少地方出现宗教和谐共存的现象。本文作者苏吉雅多(Yanto Soegiarto)是印尼《环球亚洲》英文杂志的执行编辑,他在《雅加达环球报》的专栏中讲述了在勿加泗的甘榜沙哇宗教和谐的例子,本文是摘译自他在该报的专栏。
-----------------------------------------------------------------

在圣色瓦迪乌斯(St. Servatius)天主教教堂,在古老钟声响起庄严的祈祷呼叫几分钟后,来自约100之遥菲沙比利拉(Fisabilillah)伊斯兰寄宿学校一个清真寺附近的信徒,他们和平齐集在不远处的巴孙丹(Pasundan)新教教会祈祷。

这间祈祷的建筑是位于东雅加达勿加泗的甘榜沙哇(kg.Sawah),不同种族背景和信仰的人在和平中生活。当地的具有智慧领袖和人民相信宗教宽容是最重要的。

该地区被称为是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金三角”。在村里,一些巴达维人(Betawi)通常被视为是穆斯林,实际上他们是天主教或新教教徒。

信仰的差异并不重要。总之,人民保护当地的文化。他们穿同样的沙龙,并贴随当地的风土习俗。他们分享圣诞节或开斋节的欢乐。

印尼宗教宽容已存在很长久的时间,1996年和1998年由宗教事务部和印度尼西亚大学人类学系的研究已显示出来。根据在墨尔本莫纳什大学接受培训的社会学家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 Aziz)说,事实上,在这里的宗教宽容比在欧洲还强。

甘榜沙哇的故事

甘榜沙哇是一个代表例子。村里的第一批定居者是穆斯林,但在19世纪80年代,基督教在中爪哇和东爪哇传播。在1886年,荷兰牧师受洗18名巴达位人成为教徒。

在甘榜沙哇的基督教徒会采用巴达维人所熟悉的名字,如赛曼(Saiman),纳比安(Napiun)或卡迪曼(Kadiman)。还有,他们把受洗的名字结合他们的原来巴达维人的名字,这是常见的名字,如马迪乌斯.赛曼(Mathius Saiman),这也是常见的。村子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建立了维护宗教和睦的关系。

菲沙比利拉伊斯兰寄宿学校看管人拉玛丁(Rahmadin Afif)的一位表弟是当地新教和天主教社区领导人。

“在开斋节时,你无法区分谁是穆斯林或基督徒,”他说。 “在斋戒月季节,基督徒不会被清真寺的扩音器干扰他们的睡眠,因为扩音器的声量关小了。”

他补充说,基督徒在他们的教堂举行祈祷时也不会被干扰。

“在甘榜沙哇,宗教和谐的建立来由已久,对那些反对多元文化或多样性团结的人在这里不会起作用,”他说。 “百多年来(它已经在这里)定居在该地区移民在宗教和谐播下的种子,它将永远保留下来。“

领导做出好榜样

甘榜沙哇的人相信当地领导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他们强大的沟通能力对该地区的宗教和谐做出贡献。而其他地区爆发冲突,往往是因为那里的领导人无法正确地与人们沟通。

另一个宗教和谐的例子,可以在德博区(Depok)发现,在这个拥有160万居民的地方,其中有6间天主教教堂和26间新教教会。

社会活动家优素福(Jusuf Suroso)说:“在德博一切都正确的传达,如果有一丝毫的社会动荡都以最大的智慧去处理。”他说在中爪哇许多地方,如文迪兰副县(Muntilan subdistrict)的宗教和谐也管理恰当。

但优素福承认,在许多地方的不容忍现象仍是一个问题。

“宗教自由不应该加以规范,”他说。 “他们需要获得许可才能够建立教堂,这是荒谬的!”

“我深信,在雅加达伊斯迪拉清真寺(Istiqlal Mosque)旁的大教堂是没有许可证的。如果需要准证那是疯狂的。”

“此外,最高法院已废止建立教会需要许可证的任何条例。”

1 :在甘榜沙哇清真寺和天主教堂遥遥相对,和谐共处。
2:甘榜沙哇的巴达维基督教徒在教堂祈祷,他们的穿着却像穆斯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