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马来西亚地名传奇《结语》

虽是东拉西扯还不至于乱七八糟

马来西亚地名传奇》是从在《中国报》刊出过的旧稿《玩玩地名》重新整理,虽然是重新整理,但也加入很多新的的资料,特别是找图片花费很多时间,整理一篇稿加上新的资料要花两三个小时,如找图片花更多时间。

 新的资料和图片都是从网络的中英和马来文的各种网址找到,其中《维基百科》提供的参考资料不少,还有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输入所要找所要的项目,

可以进入报章,面子书,还有视频去搜索,还有参考书本等。也因为有了互联网,才能东拉西扯写出这个系列游戏文章。

这个系列总共61篇文章,文长超过8万字,共有495张图片,文中提到的地名共有438个,提到的名胜61个。如果读者有读完这个系列,你已经认识马了来西亚很多的地名,也让你知道马来西亚有这么多的迷人的风光和名胜,大部分的地方你可能都没到过,所以何必跑到国外旅游, 国内的风光已经该足够国人去探索。

 从这些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到华人在马来西亚扎根超过百年的历史,马来半岛在15世纪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社会,印尼的武吉斯人,米南加保人,巴东人,亚齐人,爪哇人等也是在几百年前移居到马来半岛。

我的这个《时经评汇》博客在过去将近10年来主要是专题评述印尼的时局,曾一连串报道印尼40名华裔富豪的传略,很受读者欢迎,最高的时候有7千500多名读者。由于有基本的读者,所以我用这个博客发表这篇文章,而不要另设新的博客。

 希望读者会喜欢这个系列文章, 欢迎提供意见和批评。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第61篇:邦咯岛和约‘太平’因应而生

 

                 在半岛第一个以华文命名的市镇是‘太平’(Taiping),这个命名有一段牵涉到华人帮会因争夺矿地引起长达十多年的大恶斗,英国人因而介入,其中又牵涉到霹雳州王室的权力斗争,剧情非常复杂又穿插各种奇情。这个题材用来拍成电影肯定很精彩。

早年近打锡矿在工作的华工

话说在19世纪,霹雳拉律地区发现丰富的锡矿,当地的小酋长龙惹化(Che Long Jafar)鼓励槟榔屿华人前来开发。1850年,霹雳苏丹特许他在拉律收税。1856年当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伊卜拉欣(Che Ngah Ibrahim)继位。1863年,他获得苏丹授予Orang kaya Mentri 的官衔,成为霹雳第四位重臣。

                                                     Che Ngah Ibrahim

赌博争执两帮大战

 接着华人成群结队涌来采锡,当时涌入的华人帮会主要是‘义兴’和‘海山’,前者多为广东人,后者多为客家人。1862年,在吉利包(现在的太平)矿区是由海山会党徒开采,海山首领是郑景贤;而义兴会首领苏亚昌管辖下的党徒则在数英里之遥的甘文丁开采。

 某日,几位义兴党徒到吉利包赌博发生争执,13名义兴党徒遭杀害,于是两派械斗掀开序幕。

                                             19世纪拉律锡矿场的景色之一

英国人见状向当地马来酋长呼吁,但伊卜拉欣看到海山会势力较雄厚,他没有去调停,反而投向海山杀害苏亚昌,把义兴逐出拉律。义兴向英国人求救,英国总督嘉文纳接受义兴的请求,下令封锁沿岸,迫伊卜拉欣赔偿义兴的损失1万7千元。义兴党徒再回到甘文丁工作,委任何吉寿为拉律工头,继承苏亚昌的职位。拉律私会党械斗告一段落,霹雳安静了七个年头。

 因女人大血战再起

 1872年2月,义兴和海山又发生械斗,起因拉律义兴领袖李亚勤与海山方面的一位女人发生奸情。这女人据说是海山领袖郑景贤的亲戚。于是李亚勤和那女人被海山党徒抓住,装在大猪笼里抬到市中心,最后投入矿湖淹毙。

                                                                              19世纪义兴公司收据

1872年义兴招募许多打手到霹雳把海山逐出,控制个矿场。不久海山大举反攻,又把失地收回。当年10月义兴党徒突然攻击海山党徒,数百人在械斗中死亡,数百人逃入丛林并死在那里,战斗非常惨烈。义兴在战斗中败北,2千党徒最后避难到槟榔屿,所有义兴的女人都落入海山的手里。之后义兴又图反攻,械斗拖延了一整年。

 这时霹雳华人帮会的械斗却与霹雳苏丹宝座的继承问题混在一起了。

 为争王位勾结帮会

 话说霹雳苏丹阿里(Sultan Ali of Perak )在1871年去世后,但霹雳酋长拒绝承认拉惹阿杜拉王储(Raja Muda Abdullah)为苏丹继承人,拥立首相伊斯迈(Bendahara Ismail)为苏丹。但阿杜拉从未放弃他的继承权,而第三位继承人尤索夫(Raja Yusof) 也想做苏丹。


海峡殖民地总督 安德烈克拉克爵士

 拉惹阿杜拉为了争取王位,他私下和义兴会勾结;而伊卜拉欣则支持海山会。

1873年,英国派安德烈克拉克爵士 Sir Andrew Clarke接任海峡殖民地总督,他上任后,会晤拉惹阿杜拉Rajah Abdullah),后者同意他被册封为苏丹之后,愿意接受英国人参政司派驻。此外,派遣政府的华语通译毕麒麟(William A . Pickering)会晤双方华人帮会领袖,劝他们同意把拉律矿区争执交总督仲裁。

  

                                                              通晓华语的英国官员毕麒麟

邦咯条约签署帮会息战

 1874年1月20日,克拉克在邦咯岛召开会议,缔结两个条约:霹雳主要酋长(霹雳苏丹不在场),承认拉惹阿杜拉为苏丹,这就是历史上的“邦咯条约”(用马来文书写)。另一个是海山会领袖郑景贤1821-1901),义兴会陈亚炎?-1899)和谈协约以华文书写,出席的两个帮会共27名代表,同意把争执交总督决定。

                                                        拉惹阿杜拉成为霹雳州苏丹

华人领袖同意平息争端,三天后,两人被任命为甲必丹和霹雳各邦议会议员。

矿区分划由三位英国官员负责,撤除拉律地区一切防御设备,双方交出武器,俘虏均释放回家,华人帮会终于和平共处。

 海山会领袖郑景贤



    义兴会首领陈亚炎

战事和平后,拉律副参政司史比地建议,以华文‘太平’(taiping)作为该地地名。这是当年马来半岛唯一官方以华文命名的市镇,也是半岛最早的一个市镇。(完结篇)

                                                    这是太平早年的街景

 注一:早当时义兴会是与马来帮会白旗会结盟,而海山会是和马来帮会红旗会结盟。

注二:本文参考自巴素博士(Victor Purcell)著,刘前度译《马来亚华侨史》(1950年出版华文译本)。G.P. Darford 著《马来亚史略》(1959年出版华文译本)

 附录:陳亞炎從木匠變義興派領袖

在太平采矿历史中也颇为知名的人物是陈亚炎,他是义兴派的第三任领袖,也是华人甲必丹,祖籍广东台山县,逝世于1899年。

陈亚炎是甘文丁(新吉辇)的主要开辟人之一,也是《邦咯条约》签署者之一。

陈亚炎年轻时先来到槟城,曾当过木匠并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他过后在1865年间来到太平,当时正发生拉律第二次战争,当时义兴派的首领苏亚松战败遭马来土酋雅依不拉欣缚捉,他向土酋求情,但却不成功。

陈亚炎年轻时先来到槟城,曾当过木匠并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他过后在1865年间来到太平,当时正发生拉律第二次战争,当时义兴派的首领苏亚松战败遭马来土酋雅依不拉欣缚捉,他向土酋求情,但却不成功。

他过后于1872年第3次拉律战争期间再度到太平,并参与策划战争,双方互有胜败,战争在僵持了一年余后,由于锡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不得不从中斡旋,召集了两派领袖及霹雳马来王朝成员在邦咯进行谈判,当时陈亚炎代表义兴派,郑景贵代表海山派,最终达成协议,于1874年1月20日签署了《邦咯条约》,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拉律战争。


战后,陈亚炎及郑景贵皆被封为甲必丹,而在1893年,俩人也联手重建峇登绥靖伯庙,使该庙的香火相当的鼎盛。

陈亚炎也是粤东古庙及太平古冈州会馆的主要发起人,过后也与郑景贵等人倡建广东会馆及鲁班古庙,也是峇登汉族义冡的信托人。星洲日报26-8-2019)



 

 


2021年2月3日星期三

第60篇:,潮州惠来人开发罗弄班兰


地名中有‘弄’字的还有彭州关丹县的‘丹绒弄波’(Tanjung Lumpur),这里没有弄潮儿,有的是泥泞,Lumpur正是泥泞之意。这个地方位于关丹河口,是很多年以前由关丹马来人所开发的一个村落,距关丹市区只有两公里,关丹河将两个地方隔开,由一道桥梁联系起来。吉隆坡的马来文是Kuala Lumpur,没音译为‘瓜拉弄波’,而译之为‘吉隆坡’,这可说是神来之笔,应找出谁是掌笔之人,以便青史留名。

                                                '丹绒弄波'的渔村景色

‘丹绒弄波’马来人的美食是烤鱼,当地的餐馆都有这道佳肴。

                                                    ‘丹绒弄波’的美食烤鱼受当地人喜爱

在柔州笨珍县的‘双溪加弄’,马来文是Sungai karang。在雪州瓜拉雪兰莪县土地局管理下的永久森林保留地也叫着Sungai Karang ,华文也译为 ‘双溪加弄’这个保留地遭人非法砍伐。同县属下的Tanjong Karang,马来文Karang 是珊瑚,华文地名叫着‘丹绒加弄’。

丹绒加弄有大运河

‘丹绒加弄’这个小镇主要是靠渔业和稻田,这里有一条大运河直通到沙白安南,它是在殖民地时代所建,主要是用作灌溉稻田,水供公司也利用来作为清洁水用途,当地村民也利用河水来养殖淡水鱼。在早年,森林砍伐的木材,也通过运河运出来。 

                                   ‘丹绒加弄’的‘平安宫’庙前有一只神驹

在在关丹县的Sungai Karang, 华文称为‘双溪加冷’,而不是‘加弄’。

吉打州居林县的Sungai Seluang ,华文是‘双溪士弄’;在雪州巴生县的‘直落牙弄’(kampong Teluk Gadong ) 在19世纪马来人在这里种植超过2千亩的咖啡,在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是咖啡的黄金时代。但后来巴西咖啡生产过剩,价格暴跌,这个地方改种树胶。

                                     '直落牙弄’的 KTM火车站

马六甲中央县的Lorong Pandan ,华文是‘罗弄班兰’,在上世纪40年代有一批潮州的惠来人来到‘罗弄班兰’定居他们是在汕头天主教主教及神父的协助下南来来到马六甲,一部分居住在市中心,从事工商业活动;绝大部分惠来人,选择在市郊俗称田芭的罗弄班兰吉里望柠檬眼(波格芒胶)、乌水港(浮罗加东)、峇章林及峇株安南等地,搭建亚答屋为居所,以种稻、种菜和蓄养家禽家畜为生。

                                             惠来人当年在‘罗弄班兰’所兴建的亚答屋



其中一部分惠来人则被有关神父带领到离市区约十五公里的砂叻,他们把荒山野岭开垦成为可供耕种的田地,在此地建立家园,从事种稻种菜的生计。这一批几乎清一色讲惠来潮语的天主教徒,把砂叻开发成为今日全马独一无二的潮州人天主教新村。

                                             ‘砂叻潮州人的天主教堂

砂州三弄各有各弄

在沙捞越有很多地名前面有一个long字,在当地原住民这个字等于马来文的Kuala,即河口之意。在美里省有Long Lama ,华文是‘弄拉玛’。这是一个内陆的小镇,从‘马鲁帝’(Marudi)乘坐快艇到‘弄拉玛’要4个半小时的路程。据到过此地的人说,沿河所看都是满目疮痍,树木已被砍伐,河上还有很多待运出的树桐。这个小镇主要是靠易货交易,但随着树木被砍伐,当地的原住民已经找不到森林的产品到镇上做易货贸易,这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难。

                                           ‘弄拉玛’有了新桥梁过河不必再乘渡轮


同省的Long Laput,华文音译为‘弄拉布’,这是巴南河(Baram River)沿岸最大的乡村,主要的民族是伊班人,人口约2千人,大多数住在长屋里。在1950年代,这里用竹竿建筑的长屋是婆罗洲最长的,长度达700米。村民靠种田、胡椒和橡胶为生,附近的油棕园达2,500英亩。在50年代,罗马天主教会来到这里传教,兴建学校和医疗所,村子现在有水电设备,当地图书馆还有互联网设施。

                                             ‘弄拉布’伊班妇女在庆祝佳节来临

另一个称为Long Miri 的小镇,华文是‘弄美里’,这里有一间跳伞学院,教导跳伞技能,先要经过6小时的地面训练后,教练会陪同学员登上飞机,从11,000至14,000尺高空跳下,可通过Skydiving.com Malaysia获知详情。


2021年1月31日星期日

第59篇:洪门首领被海盗头杀害

地名中有‘弄’字可不少,单在霹雳州的拉律马当县便有六个‘弄’。第一个是‘直弄’ (Terung),这是一个小镇。Terung在马来文是茄子,不知过去是不是有人在这里种植茄子。

‘直弄’在1963年引盛产锡矿而小有名气,但在1979年锡矿也没落后,‘直弄’也沉寂下来,部分居民也陆续迁离。当时新村有华裔200多户,如今不到百户。

                                             自农休闲农场以鸭子为主题

这个小镇的附近开设了一以鸭子为主题的休闲农场,农场主人温妙义在1994年经营农场,养了6万5千只鸭子,养淡水鱼为辅。他到台湾参观当地的休闲农场得到灵感,回来后将农场改变为自农休闲农庄,并在2014年开放给公众为当地带来生气

该农庄会安排泥机车载客参观鸭场,也可以付费去钓鱼,到果园。农庄里设有海鲜餐厅,度假屋。在早上和傍晚会看到数百只白鹭从湖面掠水而过的壮观场面。

                                    ‘直弄码头’河里的渔产丰富,是垂钓者天堂

第二个是‘直弄码头’(Kuala Terung )是在新路口(Changkat Jering )和班台之间的一个渔村,位处在红树林地区,渔产丰富,是垂钓者的天堂。

洪门首领林金猪杀害

第三个是 ‘大直弄’(Pulau Pasir Hitam),这是一个小岛,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岛上新村,前文也提过。从双溪吉隆(Sungai Kerang)乘船,要30至40分钟抵达,岛上没有水电供应,没有电信号,在辉煌时期岛上居民有3千人,现在只剩下60多人,靠捕鱼为生。

                                            ‘大直弄’渔村景色,看来一片宁静

霹雳早年在沿海一带是洪门会的地盘,1922年‘大直弄’成立了一个洪门公司--泗海,一位南来参与洪门会的林金猪,他身居洪门最高职位--洪棍,因此被推荐为公司首脑。

当时‘大直弄’可以说是龙蛇混杂的地方,有句福建话的顺口溜:“直弄窟,会得入,勿得出(进得去,出不来),可见这个龙潭虎穴外人不得进入。

在日治期间,他严禁洪门兄弟抢劫海船和藏赃,触怒当时在‘大直弄’的海盗。

‘大直弄’早年是龙蛇混杂之地

据说,海盗陈连礼有一次打劫了一批暹罗白米,要寄放在‘大直弄’被陈金猪严拒,陈连礼只好放在对面芭地,不料却给海水浸坏了。陈连礼怀恨在心,他动用洪门里一个‘穿红鞋’的罪名,将林金猪抓到对面芭处死。陈连礼后来逃亡到印尼苏门答腊的峇眼亚比渔港,他在哪里重操旧业,打家劫舍,最后被当地华人警务部队歼灭。(见附录)

                                          ‘大直弄’益华小学在2020停招生

巴沙依淡益华小学,是大直弄岛上唯一的华小,全校学生人数只有人。2020年教育局令停学,等待迁校。

‘亚逸都润’都润了!

第四个是‘巴东小直弄’马来文是Jaha。这里也有一间称为‘牙也华文小学,由于学生日渐减少,在1989年迁校到怡保翠林城,易名为翠林城华小。;第五个是‘直弄十七碑’,马来文是Ayer Terjun,华文现称为‘亚逸都润’,这个在1950年成立的新村,目前该村只剩下20户华裔家庭,另有数户印裔家庭,因此在年轻人都外流加上减少生育的情况下,当地华小和很多地方的毅成华小一样面对没有新生的问题。

                                               ‘阿逸德润’毅成华小2018年全校师生只有13人

Ayer Terjun马来文是瀑布,这里附近应该有一个瀑布,如读者知情者请告知。

新芭渔村迁到柴寮港

还有一个旧称‘直弄新芭’的地方,马来文称为Bagan Baharu ,华文现称‘峇眼峇汝’这个是在河口的一个渔村。

新芭位于霹雳沿海直弄岛(Pulau Terung)上,远离内陆却濒临马六甲海峡,住有几十户人家,全是讨海的华人渔民。自开港后一直到1965年,该渔村面对泥沙淤积造成的搁浅问题,于是整个渔村就迁徙到比较靠近内陆的柴寮港。

柴寮港有居民41户,人口200馀人,除了一家潮州人,余者都是福建人,以林、郭二姓居多。港主是林福和,村裡有间华小──海滨国民型华文小学,学生数十名。注二)

在森州仁保县的‘巴弄’,马来名字是Pulong,这里附近有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每天有数百辆重型垃圾车进出,困扰当地人十余年,幸好已经搬迁,垃圾场将改建为休闲公园,补偿当地人过去与恶臭为伍的损失。

背包客迷上三巴弄

在马六甲为在市区有一个小村镇,名字叫这‘三巴弄’,马来文是Sampah,即垃圾之意。它的确跟垃圾扯上关系,不过不是垃圾场,但却是垃圾车停泊之处。

                                           ‘三巴弄’在马六甲河边

现在官方的名字是Penkalan Rama。这个小村镇,不到百户的住家傍马六甲河而建,自开埠以来变化不大。淳朴的乡镇,处于四通八达的市区中,不少国外旅客都喜欢揹个背包,来到这裡一探独特的甘榜风貌对这里很迷恋

这里有一间民宿,是一间双层的木板屋,名称叫Cowboy Lim,受到各国背包游客的喜爱,民宿主人是一名三轮车夫。

                                            ‘弄边’中山华小颇为堂皇

森州仁保县还有一个叫‘弄边’(Rompin)的市镇,位处在金马士和马口之间,小镇以华人为主,镇上人们都彼此互相认识,人情味十足。在2015年一年,这个市镇有5人受封为拿督,成为镇上佳话,其中两人还是兄弟。5人皆贫穷出身,如今事业有成。

暹罗占领双弄一分为二

在玻璃市和吉打各有一个叫Kuala Sanglang 的地方,在玻州的华文称为‘双弄港口’,在吉打州的称为‘瓜拉双弄’,两地距离5公里。双弄这个地方原属于吉打,但在十九世纪暹罗占领玻璃市后,把双弄一分为二,一边属于玻璃市,一边属于吉打。

                玻璃市‘双弄港口’的街场静悄悄的

距离亚罗士打市区约30公里的瓜拉双弄’或叫吉打双弄港口,个曾经辉煌但如今已沉寂的渔村,随着年轻人外移,留守在渔村的华裔几乎都是年老长者

                                           吉打的‘双弄港口’是一个渔村

吉打双弄港口早年拥有多户华裔居民,主要从事捕鱼工作,因有多艘拖网渔船而曾经热闹一时此外,早年的渔村,也有居民在屋外晒咸鱼或晒江鱼仔,过着纯朴的渔家生活。

惟随着时代变迁,很多家庭迁出双弄港口,年轻人也外出谋生,当地原本拥有的5间鱼廊,也因人口外迁而逐渐关闭,如今由华裔经营的渔廊只剩下1间,昔日热闹的渔村也渐渐褪色。

双弄港口(Kuala Sanglang)取名自老鹰(Helang)的意思,据说当时双弄港口有很多的老鹰巢,一群老鹰常在渔村上空飞翔捕捉猎物,另一说法则是有一户的华裔渔民居住在渔村里,捕获丰盛的渔产,事件传开后,吸引大批人到来这港口。注三

注一:来源自《星洲日报》8-5-2009  

注二:来源自李永球《田野行脚》14-11-2004 刊于星洲日报

注三:来源自《光华日报》

附录: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军将一部分军火赠给霹雳沿海的洪门会。这批军火导致霹雳沿海在二次大战后出了多名海盗及匪徒。当时,沿海洪门在大直弄召开会议,当地的泗海公司被认定为沿海的总公司,林金猪顺理成章成为洪门的龙头大哥,地位显赫。

至于海盗 陈连礼以“穿红鞋”的罪名,将林金猪及一名林姓随从捉到对面芭处死。所谓‘穿红鞋’,就是与洪门兄弟的妻女有性关系。洪门会的卅六誓章里,最避忌的就是这一条规。

‘大直弄’的调查,发现所谓林金猪‘穿红鞋’,其实是他与一位寡妇(丈夫是洪门会人)结婚,洪门会有“哥死不娶嫂”的忌讳,即使是兄弟的妻子也不可娶之。他的确是犯了条规。可是这与‘穿红鞋’是两码事。陈连礼处死林氏的比较可靠的原因,是林氏禁止他在大直弄藏卖贼赃以及林氏是洪门的龙头大哥,不杀死之,他就难于出头,他诚然觊觎这个龙头宝座。所以,林金猪娶寡妇嫂子被处死的理由,那只是一个最好的借口。(摘录自:李永球:发表于29-6-2016)

 


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第58篇:万拉峇鲁渡轮翻覆惨案


‘万字的地名还有森州瓜拉庇劳县的‘乌鲁万邦’( Desa Ulu Bendol),这是一个距芙蓉20公里的新村。附近有一个休闲公园,景色秀丽,园里有清冷的山泉游泳池。马来西亚旅游局推荐这里是最佳的徒步路径之一,园里建有洋灰的步道,非常方便。

                                             ‘乌鲁万邦’附近休闲公园的天然山泉水泳池

三不管的‘民万新村’

在近打县的‘民万’(Bemban)这个新村奇怪的是目前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接管的新村,由于是三不管的地方,村民不需缴门牌稅等。村里居民有2千多人,其中姓林的有300多人,是惠州客家人。

至于‘民万新村’为何有成为‘葡萄园’?相信是村里中有本地少见的‘胡桃树’有关,‘胡桃’用客语发音变成‘葡萄’,久而久之‘葡萄园’成了‘民万新村’的别名,名气还大过原来的地名。

                                                     ‘民万新村’入口大门

Bemban在马来文是一种捕鱼笼,在马六甲野新县同名的Bemban,华文名字是‘望万’,这是一个小镇。

吉打州的‘万拉峇鲁’(Bandar Baharu),这也是一个县名。‘万拉峇鲁’和对岸的‘巴里文打’(Parit Buntar)隔着一条吉辇河,河面宽260尺,两岸是靠钢缆拉动的渡轮交往,渡河只需要5分钟这里发生一宗覆船惨案27人罹难,至今人们仍难忘。

                                              万拉峇鲁发生渡轮翻覆惨剧,图为村民协助救灾


                                             翻覆在河里的校车被捞起,19名学生在校车里罹难

1972年9月13日因前一晚下大雨,所以河水湍急,当天上午7点,一艘载着19名学生的巴士以及20余名车衣女工和居民,冒雨登上开往对岸的渡轮。不料渡轮到了河中突然失去平衡翻覆,乘客全部跌落河里,岸上的人奋不顾身跳入河里救人,不幸的有27人罹难,其中17名是吉辇中学的学生,全镇居民为此惨案落泪!(注一)

                                             吉辇河大桥在惨案后兴建,右边的是‘万拉峇鲁’

                                           ‘万拉峇鲁’的寂静街景

过后政府在河上兴建了一座桥梁,但这座桥梁没有为‘万拉峇鲁’带来好处,在过去一个兴旺的小镇,因这座大桥,该县的消费市场给对岸的‘巴里文打’吸走了。如今‘万拉峇鲁’街上静悄悄,燕屋多过商店,听到的是啾啾的燕语而不是人声。

万孚以人名为村名

柔州新山县距离乌鲁地南约5公里的‘万孚’,马来名是Ban Foo。这个地名是纪念开创该新村的前辈王万孚,这个村子是在1930年开发,村民有1千人,99%是华人,而其中80%是客家人,其他为福建人和潮州人,村民靠种植业为生。(注二)

                                            ‘万孚’新村在2020年农历年搭建牌楼迎春

‘万孚’新村拥有全马最大的胡姬园及大片菜园,村民业栽种名种榴槤。每逢周日,很多越野脚车爱好者从外地骑脚车到‘万孚’
村一游,把这里当成是一个终点的休息站,在村子里享用早餐,村子里的炸鸡饭和咖喱面梃有名气。

砂劳越诗巫省属下的‘万年烟’(Balingian),这是一个副县,地名的来源在前文已经提过。

雪州八打灵的‘万达镇’(Bandar Utama)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城市,这里过去是一大片油棕园,为拿督张泗清的‘四海栈集团’所有(也是万达镇发展商)。

荷万是民族和谐之地

砂劳越州斯里阿曼省的‘荷万’(Roban),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巴刹,但却是附近地区的中心点,虽然周围没有多少居民,附近却有许多长屋个甘榜,使它形成一个重要的过站。巴刹的商店多是华人经营,华人主要是福建人和潮州人。

                                            ‘荷万华人庙宇‘天云宫’

据研究,华人在1893年以前已经到这里开垦。荷万华人庙宇‘天云宫’是建于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元年(1909年),说明华人很早就来到这块土地。当地有一间华文学校成为‘万荷中华公学’。

                                             ‘荷万’中华公学外观

‘荷万’巴刹充满生机,商店越来越多,当地华人、伊班人和马来人都和平共处,这是砂劳到骄傲的特征。


注一: KP Cung 博客:913吉辇河恸(10-3-2010)

注二:拉曼大学学生华人新村社群项目报告

注三:来源:砂劳越小镇风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