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阿克苏小学 双语教学

在阿克苏当局安排我们参观了该市的第一小学,我们在早上抵达时,2千余名
各年级学生已经列队鼓掌欢迎我们到访,并举行周会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场面庄严。接着学生代表领导学生喊爱国口号,老师也宣誓献身教育,贯彻党国教育目标。整个仪式是爱国主义的情操。
与我们同来的世界各地华文媒体人,其中很多是近年来移居外国从事媒体工作的中国人,他们说看到这个升国旗和唱国歌的场面,感觉是很共鸣和感动。
阿克苏市第一小学创办于1934年,至今已有76年的历史,学生都是维吾尔族,实行双语教育,即维吾尔族语文及汉字汉语。维族文字是阿拉伯文的拼音字,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学习汉字。
我们自由参观了各年级学生的课室,在二年级的课室里,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两个字,一个是“醒”,一个是“雷”,还附上汉语拼音。老师向学生解释“醒”字是由“酉”和“星”组成,“雷”字是“雨”和“田”字组成,教学方式很灵活。
五、六年级的学生汉语都讲得很流利,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希望高中毕业后能到内地大学念书,特别是到像北京或上海的大城市的大学念书。陪我们到学校参观的市政府维族干部,他的孩子便是在北京上大学,他为此感到荣耀。
在学校里,我们也参观了一间视听室,老师播放了一个短片,然后向学生发问,学生自由表达意见。
在展览室里,我们看到学生的绘画作品,内容都是他们生活中场面,充满着童趣。我较后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看到许多来自全国的儿童绘画作品,不知其中有没有来自阿克苏市第一小学的学生作品。
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致力推动教育,培养少数民族的优秀人才,好像我们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和阿克苏所见到的维族领导都是优秀的人才。
该小学是全日制的小学,老师106名,共开38个班级,是一间设备齐全的小学,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1:阿克苏市第一小学的主楼外观。
图2:课室里的维族学生。
图3;, 汉语老师教课的情形。
图4:双语的教学工具。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新疆见闻》11
塞外江南阿克苏
9月6日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乘坐火车到新疆中部的阿克苏,火车上有卧铺,我的厢房里有五张卧铺,左二右三。我的卧铺是在右边最高的一张,只能卧下,不能坐直。于是只好下来和其他人聊天。
我们从乌鲁木齐来喀什时,只收拾简单行李带来,大的行李是留在乌鲁木齐酒店,但一些女士们还是把整个行李运来,所以火车厢走道上都塞满了行李箱。火车抵达阿克苏车站时,只停留15分钟,大家都赶紧协助吧这些行李卸下车。
经过六小时的路程,抵达了新疆中部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阿克苏。当地政府早已派了数辆专车在火车站迎接我们,可见当地政府办事的周到。
这个人口有58万人的城市的确是城区内外林水环绕,绿荫葱翠,鸟语花香。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0.04%,绿化工作做得十分成功。阿克苏在维吾尔语是“白水城”之意。

大规模植树造林

较后我们才知道阿克苏是地处在戈壁大沙漠,一旦风起沙来的时候,遮天蔽日。自1986年起,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24年来当地军民总共种植了12万余亩的树林,在戈壁沙漠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两公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阿克苏的环境,还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我们参观了在阿克苏北部的一个“柯柯牙绿化工程”,在这里当地居民义务植树,16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0.32万公顷,共栽种了289.7万株各类林木。
我们抵达“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时,还品赏了当地著名的红富士苹果、香梨、甜瓜。阿克苏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在回返阿克苏的途中,我们特地在一块保存原状的荒漠停留,这就是未造林植树之前的土地就是这个面貌(见附图)。在这种沙石的土地上植树真是谈何容易,但当地的军民能创造出奇迹,说明了人定胜天的说法。
在回程途中,我们也停留在一家种植枣树的汉人农家参观,这个农家种植10亩的枣树,我们问他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他回答说有人民币十多万,看来这是小康之家了。
图1:笔者和来自美国的徐崇民(左)在参观“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时,品尝当地著名的红富士苹果。
图2:这就是阿克苏地带未绿化前的土地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