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林如光建全球最大玻璃器皿工厂

已故嘉丰集团创立人林如光
13岁父丧,留下来的是一张渔网,这是家里唯一的生活依靠--打网捕鱼。对年仅13岁的林如光(Agus Nursalim)从去何从,这是一个困难的决定,一生要靠捕鱼过活,像他的父亲林启恩一样,还是另谋出路?他想了三天,把决定告诉母亲,他要把渔网卖掉,拿这笔小钱做小生意。

这一张渔网在后来变成了一家世界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商之一,每天生产1,650吨的产品,,这是相当于每天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1千万个大玻璃杯。该集团的工厂有120条生产线 ,生产超过6,000项基本项目,每年生产69万吨的产品。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这便是已故林如光在生前所创立的嘉丰集团(Kedaung Group)的成就。从一个捕鱼人家出身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世界玻璃器皿大王”,期间经历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生都在我的父亲

林如光祖籍汕尾陆丰,1930年出生在印尼,在日本占领印尼期间父亲逝世。他事业有成后,回忆起他的父亲,他说父亲的离去对当时年仅13岁的他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我一生都在怀念我的父亲,13岁经历父亲的离世,让我知道了生命的无常”,“我很怕上台,因为一上台说到我爸爸,我就会流泪,就会说不下去”。

在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张渔网,所得到一笔小小的资金,他开始经营小生意。对父亲的怀念,对母亲养育的感恩,他知道克勤克俭,勤俭度日。在日治时代,物资缺乏,经营的也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物资。

匆匆过了几年,在战后他有了一些积蓄,买下一家拖鞋厂。战后的印尼同样的各种物资皆缺乏,但印尼本身有生产橡胶,而制造拖鞋的原料便是橡胶。林如光的拖鞋厂生意渐入佳境。

嘉丰集团的精美瓷器产品
从生产拖鞋使他想起如要发展事业,应从家庭用品之类的产品入手。1969年39岁的林如光成立嘉丰工业公司,主要是生产玻璃器皿,嘉丰玻璃器皿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主要从法国引进,其它产品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主要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引进,均为世界先进水平。

“那个时候的利润是很好的,就是看你有没有胆识,敢不敢做。”林如光生前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这么说。玻璃器皿不只是印尼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在国外也是。林如光轻描淡写地总结自己:时机、勇气、运气。

工厂不断迅速扩张

在初期的发展获得成功,工厂便不断迅速的扩张,到1989年更以一倍的速度发展,集团从德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采用了最新的国家的最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当时增加了其70线的产能,自1989年以来增加一倍的生产量。

该集团全球著名客户如:   沃尔玛(WAL-MART), 伍尔沃斯(WOOLWORTH), 宜家(IKEA), 家乐福(CARREFOUR), 达乐公司(DOLLAR GENERAL), 乐天(LOTTE MART),国内的英雄(HERO)和太阳百货( MATAHARI)等。

嘉丰集团也在海外设立市场推广办事处,并极参与国际贸易展览,嘉丰玻璃集团确保每年高达50%的产品外销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客户,中东, 太平洋地区,澳洲、非洲和南美洲等120个国家。

林如光有一次说:“我做生意不是靠聪明的,我读的书不多,只能三步并作两步走,做生意只要失败了不至于破产就行。我运气比较好。”

林如光生固然不像“精算利润,斤斤计较”的生意人那般聪明,但他却有果敢,随性的智慧,因此,机会来了他会勇敢抓住,而对结果他比别人多了一份随性,少了一份强求,从而也就多了一份豁达,当然也就能包容更大的成功。

工厂雇佣残疾员工

说到包容,1977年林如光去日本参观一个工厂,惊讶地发现厂里有20几名员工都坐着轮椅,老板培养这些残疾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回国之后也开始在工厂招纳残疾员工,并派12个人到日本接受培训,购买了残疾员工适用的机器。这个工厂为残疾人提供了家庭般的温暖和归属感,直到2004年,工厂因资源缺乏而被迫关闭。

也许精明的生意人绝不会专为失业的残疾群体开设岗位,但相信善恶有报的林如光却几乎是带着虔诚之心在这么做。

说到这个工厂,林如光曾经透露着几丝欣慰和自豪:“工厂关掉的时候,所有员工离开的时候都抱着我哭,他们中40%的人已经成家了,我从赚到的钱里面拿出钱买了土地,建了房子给他们住,时间久了,我们就好似一家人一样”。

林如光说,自己曾因种种原因开过八次刀,有一次情况特别危险,甚至连医生都无能为力,但是,奇迹在他身上发生了,“我听说在我病危期间,厂里的残疾人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为我祈祷,我相信是他们感动了上天,才把我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也许这并不科学,但是,它很温暖人心,引人向善,让人相信美好事物的存在,给人以希望,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吗?

集团员工3万余人

嘉丰玻璃工业产品之一
嘉丰集团拥有生产企业30多间,员工3万多人,从原料、模具、成品、包装一条龙生产。除了生产玻璃器皿,其它产品有瓷器、琉璃瓦、建筑用玻璃砖、不锈钢餐具、搪瓷制品等。其玻璃器皿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器册制造厂之一。
以下为嘉丰集团在印尼和国外的主要生产基地:

1,嘉丰实业有限公司(PT KEDAUNG INDUSTRIAL LTD)
位于芝干德(Cikande)的工业园(Langgeng Sahabat Insdustrial)占地20公顷,由于场内提供电力供应,清洁水供应以及废物功能,该公司已提高其生产能力和额外的效率。该厂址还提供住房,为员工建立一所综合医院和一座清真寺。

2,KEDAWUNG SUBUR 公司
成立于1973年,这家公司是坐落在伦库工业区(Rungkut Industrial Estate )。这是嘉丰集团的第二大公司,也是集团的旗舰,负责国际和国内市场。

3,KEDAWUNG SURYA工业
该公司是其集团中的先行者和光泽喷砂着色玻璃餐具的工厂。设立于1993年,专注于盈利能力较高的吹塑机技术。

4,KEDAUNG MEDAN INDUSTRIAL有限公司
为了方便销售在苏门答腊岛玻璃器皿的需求,这家公司于1979年在棉兰成立。范围范围包括玻璃餐具,此外专门生产作为建筑材料不同尺寸的常用装饰玻璃。
5,为了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嘉丰集团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开罗设立新工厂,并于2009年开始运作。该集团已选择了埃及,因为它有一个战略位置,以更好地加强集团的中东,欧洲和美国市场,以及获得国际玻璃器皿市场领导地位。

创立嘉丰集团逾40年,创下辉煌的成就,林如光与2012于10月31日在新加坡寓所逝世,享寿积闰85岁。
目前嘉丰集团由他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子孙接班,他们都身受高深教育,嘉丰集团在新一代的领导下将不断的追求卓越,展现光华。

林如光在中国投资  建学校纪念先父

林如光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便到中国投资,1984年,他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大陆的第一个项目—嘉泰陶瓷公司,专门生产瓷砖,总投资为1200万美元,是当时开发区的最大项目。他前后在中国创办了20多家企业。在广东主要有增城琉璃瓦生产基地、潮阳、佛山和三水的陶瓷公司、广州南沙的嘉鼎浩公司(嘉丰集团中国总代理)。

1985年捐资3000多万港元在陆丰创建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林启恩纪念中学”,并找来新加坡最好的中学校长做最初的经营和管理,为学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出资兴建校门、围墙、水泥校道,2008年设立“林如光高考优秀学生奖”。学校建校至今已发展有66个教学班、4600多名学生、教职工290人的完全中学,是汕尾市重点高中,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林启恩中学,为了表达对父亲的纪念和感谢,他用父亲的名字来命名,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贫困的学生总是慷慨解囊,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有远见的。

2005年,他再次回到陆丰,回到他一手创建的启恩中学,专门设立“林道有高考优秀学生奖学金”基金,旨在向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启恩学子颁发奖学金,为他们提供就读大学期间所有的学杂费、住宿费。
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外

林如光坚信“好人有好报”的真理,多积善德的传统信念,促使他行善为乐。

2010年他实至名归获得中国“南方慈善盛典杰出慈善家”称号。他也曾支持苏北火水山新苗三语学校的创建与发展,获得苏北各界的好评。(文/吴仲达/本文于2013-10-28刊于印尼《讯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