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纪辉琦动力煤炭帝国 世界第二

儒商纪辉琦
哈隆能源标志

 在前周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超级富豪,印尼著名矿家(Kiki Barki)的财富达12亿美元,在全球排位在第1175 ,在印尼排名第17

在《亚洲环球》杂志2012年印尼40大公司排名,纪辉琦属下的哈隆能源(Harum Energy) 排位第522011年公司的收入为5.10亿美元,2012年为7.35亿美元。哈隆能源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它是纪辉琦的达尼托哈隆集团(Tanito Harum Group)属下的成员。

今年73岁的纪辉琦是印尼华族企业家中少到过北京念中学,之后考进北京矿业学院,前后在北京生活了8年 。在中国的熏陶,使到他在言谈和举手投足之间透出儒雅风范,是一位儒商的典型人物。
   
他曾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时说:“我的母校是中国矿业大学,而我的几位姐姐哥哥当时也在北京,有的在清华,有的在北医,有的在石油学院。我后来在印尼的地质学院也念过书。”

他的态度低调平和,思维非常敏锐,说起话来抑扬顿挫,与其说他是商人,不如说他像个学者。
                从事过许多行业
                   
 纪辉琦出生在万隆。父亲纪端生原籍福建福清,早年到印尼,跟很多南来华人一样开始做生意,后经营旅馆、餐厅和纺织厂。在纪辉琦眼里,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教给他很多做人道理。

父亲经常教导他做人要诚信,要勤奋,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占别人便宜,宁愿被人骗,但切不可骗人。这些做人的道理深深地影响着他。

上世纪50年代,纪辉琦在中国念书的时候,因为父亲需要他回去帮着打理生意,他只得离开了中国,回到印尼家乡。在中国多年,他的印尼文几乎忘记了,为学好印尼文,他进入万隆工学院地质系学习两年。

从学校出来后,他开始在父亲经营的旅馆做事,后来又到父亲开办的纺织厂工作,亦做棉纱生意。稍后,父亲出资开银行,要他担任经理。因为非常努力,很快就有出色表现,4年后他做到了副总裁。那年他才27岁。

在银行工作要求非常谨慎,小心放贷,这段经历使他受益匪浅。父亲教导的信条,使他多次避过风险,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的金融风暴中,许多大银行倒闭,但他的小银行安然无恙。
在创业的初期,纪辉琦从事过太多行业,除了在父亲经营的企业工作外,他曾和印尼军部做服装和日用品生意。
接着,又捡起老本行,做起棉纱生意,我的店开在纺织大王郑年锦的店旁边,和郑先生的大店比起来,我的店太小了。小店经营得不错,但他看到纺织品行业竞争太激烈,就关掉了。后来,他和印尼的一些国营公司有过生意往来,还和印尼火车公司做了几单生意。

                  寻找新的突破口

纪辉琦说:这些生意虽然赚了一些钱,但我从不觉得这些是我终身从事的事业,我一直在寻找着新的突破口。

1976年年初,他和朋友聊天时,他的朋友忽然提醒他说:你是学矿业的,为何不去做煤矿呢?他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是啊,这是一个不错的行业。

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开采煤矿。他带着技术人员到婆罗洲的深山老林去寻找矿源。每天都要走十几公里,喝的是河水,吃的是辣椒咸鱼,洗的也是河水。有时断粮了,只得跟当地农民借。那种艰苦即使事隔几十年,纪辉琦仍历历在目。那时我发誓要成功!

但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样简单。当时由于石油便宜,大家不重视煤炭资源,宁肯用油也不用煤。生产的煤炭卖不出去,煤价又很低,加上因为经验不足企业经营不善,他的煤矿陷入生存危机。尽管当时很困难,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大家会意识到煤碳的重要性。
纪辉琦有一次在演讲时,讲述了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签署了一份长期合同供应煤炭给亚洲的电力公司,当煤炭价格低于每吨20美元。
                                 
果断接手庞大矿场

纪辉琦与印尼总统苏西洛及阿妮夫人合影
随后全球煤炭价格上升显著,在他准备出货时,因为成本升级,他肯定是亏本,感到非常痛苦。他知道自己正陷如水深火热之中。

作为一个讲究信用的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纪辉琦说,他决定交付订单,然后告诉买方,他的这一批货物亏本,如此下去,他会很快破产。

结果他的诚恳打动了买方,他们签署另一份供应合同,以当时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使他的公司不至于倒闭。幸运的是,他的公司生存下来

从这个片段看到一个企业家成功故事里包含的毅力,讲信用、胆量和运气。

1989年,一家意大利公司从印尼撤退,纪辉琦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果断地接手,这样他的煤矿比原来大了100倍,矿区达到10万公顷。

煤矿虽然规模大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赚到钱,而且规模大了,需要更多的资金,他立刻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

他不得已跟日本住友银行借钱,住友银行多煤炭业有信心经过慎重考核,决定贷款给他。

    第一笔资金注入进去了,还不能解决问题。他又跟住友借,他曾开玩笑地对住友说:如果你们不再借给我,那第一笔钱就还不了了。

    他先后向住友贷款5次,直到1990年,总计贷款2800万美元。身上背负着如此重的债务,他压力非常大,经常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如果我是上帝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去。

虽然创业艰辛,但纪辉琦坚持不懈。70年代的西方石油危机,让他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今后的世界能源离不开煤炭。
他成为最早向台湾和日本供应商。
                                                
  还请债务不再借贷

 1991年,煤价涨了。从1976年他决定涉足煤矿行业到1991年整整走过15个年头。他开始赚钱了。这时压在他头上的债务可以还了,他不但把到期的贷款都还了,连没到期的贷款也还了。

 最后一笔债务还清的那一天,他感到特别高兴,特别轻松,感觉天都比平时更蓝。从那以后,他坚持用自己的本钱经营,做到不再借贷。

 随着公司的发展,煤炭产量不断增加,公司需要扩大再生产,需要进一步投入大量资金。要不要贷款,这事需要纪辉琦进一步作出决择。有人劝他:现在要把企业做大都要勇于借钱,如果不借钱很难做大。

而这时,日本住友银行也提出要和他合作,为他准备了1亿4000万美元,作为他可以随时调动的资金,但是他还是坚持尽可能自力更生,一直没有用这笔钱。无债一身轻嘛。他笑着对采访他的《中国经济周刊》说。

 39年来最好时机

纪辉琦坚持用赚到的钱绝大部分投入到煤矿的建设上,以扩大再生产,绝不轻易乱投资,这使他赢得了机会,而没有坐失良机。

为了扩大煤炭产量,从2001年至2004年他做了很多工作。他说:我默默地购买采矿权进行勘探,办理各种申报手续,煤矿年产量由最初的3万吨增加到900万吨,当初期望可达到1200万吨(2012已到达这个目标),目前煤矿的储藏量已达到20亿吨。这些都为他事业的腾飞提供了机会。

  2004年上半年,国际煤价为每吨21美元,从下半年开始,煤价逐步上升,直到2005年,煤价稳定在每吨40美元。这是他30年来经营煤炭业迎来的最好的时机。他说:我总觉得这是上天对 我30年来苦心经营的回报。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印尼煤炭开采的成功故事无疑也是由于印尼的政治改进和经济稳定,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今年产量1350万吨
 2011年哈隆能源生产的煤炭970万吨,比之2010年的740万吨增加31.7%2012年的产量在增至1200万吨,2013年的生产目标是1350万吨。

 2011年煤炭的平均每吨价格比2010年上涨23.6%93.6美元,2011年每吨为75.7美元,这和当年每吨20美元相比,可说是天渊之别,纪辉琦的财富也因此快速膨胀,与其说他的运气好,不如说是他的眼光独到。
    
    能源部于二月表示,印尼的煤炭价格在2月份上升。 2月装船的印尼煤炭价格每公吨88.35美元,一月份的每吨为87.55美元,根据总局煤炭和矿产资源部的数据。煤炭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在上升,当时的报价为每吨81.44美元。
       
哈隆能源在印尼东加里曼丹拥有总面积4.7万公顷的矿地。哈隆是印尼最大的煤矿公司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动力煤货主,印尼勘探煤炭储量达2080亿吨,根据政府的估计。
   
     
哈隆今年计划斥资1500万美元投资。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以帮助提高其在加里曼丹该公司也计划改造货运港口码头装运的分布和生产设施煤炭

哈隆的海外市场包括韩国和中国占90%,剩下的10%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
                                
 致力印中经贸发展

纪辉琦已将哈隆能源交给他的长子劳伦斯(Lawrence Barki)管理,劳伦斯在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又送儿子到北京大学读了一年中文,接着又去一家大公司工作两年,接触到很多财务知识,就这样再回到自己的公司,从小职员做起,经过8年奋斗,各方面得到很大提升。

 之后,纪辉琦便把公司交给儿子管理。他要求儿子在守好家业的前提下发展企业。儿子很勤奋,比他还谨慎、踏实。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儿子一定会去煤矿,把有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开会,解决问题。他欣慰地说:儿子做事,我很放心。
      
 回忆过去他已是超然的洒脱,言语中透露出一种大觉大悟的睿智,透露出一种内敛、沉着,动中有静的涵养。他说:我的成功,跟我在中国所受到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分不开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帮助了我。
    
纪辉琦爱好有阅读、游泳和慢跑,所以他精神饱满,讲话锵锵有力。
  
 辉琦除了任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总主席和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数年来积极促进印尼与中国的交往。他曾随苏西洛总统访中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尼,他亦代表印尼工商会在欢迎仪式上致辞。为促进印中两国经贸发展,纪辉琦不遗余力地奔走着。

     
哈隆能源的重型采煤机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纪辉琦铭记着这句古训,他在为印尼国家贡献自己心力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祖籍国的培育之恩,他说:我在中国读书的时候,没有缴过一分钱的学费,欠了中国人的情,现在我要多为印中两国做事情,偿还那八年学费,还报那份恩情。”(资料来自网络/吴仲达整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