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纳土纳群岛的领海问题



印尼在南中国海的最南端有一个群岛称为纳土纳群岛,2009及2010年中国渔船出现在该群岛的北部海域,印尼认为这是印尼的海域。本文摘译自《雅加达邮报》,作者I Made Andi Arsana是日惹加札马达大学土地测量系讲师。他的研究兴趣是在技术/土地测量和海洋划界的法律方面。本文是他的个人意见。他认为这个海域的主权应明朗化。
------------------------------------
中国是印尼的邻国吗?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提问。更重要的是,它无关紧要吗?这篇文章是关于印尼与其他国家分享海洋区域。

根据国际海洋法,一个国家有权从朝海的基线测量其明确宽度的海洋区域。它们是: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如果一个国家是在位于其他国家的相对接近的区域,将会出现重叠,它需要海洋划界的海上权利。在这篇文章里,这些国家视为邻国。

印尼正式承认的10个邻国它必须解决海上的边界: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东帝汶。简单地说,印尼认为一个国家的邻国海洋划界的目的,如果它们有重叠,根据国际海洋法处理。

出现中国渔民

今年早些时候在在泗水Sepuluh Nopember工艺学院(简称ITS)的邀请演讲中,与会者问我如何对一个我们不承认作为一个邻国的国家,但行为却像是邻国?与会者是指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报道,中国渔民在印尼的纳土纳群岛( Natuna) 以北海域捕鱼。

根据海洋法,该水面地区是属于印尼的领土或管辖范围。是不是海事部门被要求关注该地区,它是印尼涉及和其他国家的事情,它关系到延伸到中国南海的权利。

这个问题是中国的海洋权利是否延伸到纳土纳群岛以北?

在2009年联合国的普通照会中,中国指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声称对陆地领土和海洋区域范围达
到印尼纳土纳群岛的北部,这也是其他国家在该地区的的争议。

另一方面,印尼没有要求任何在南中国海的小岛,和不考虑在海洋划界的情况下,中国被视为一个邻国。印尼只考虑和马来西亚和越南作为邻国,需要处理在南中国海的海上边界。

换句话说,当谈到在南中国海的海上权利,印度尼西亚甚至没有需要与中国打交道,。

然而,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渔民出现在该海域,似乎显示出是对立的。不只渔民来到印尼认为是其水域水域捕鱼,他们还通过“中国渔政船”把守。由此可以推断,中国扩展其海事索求,而印尼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领域。

、 海上边界争端

这个中国的主张,也于2009年在联合国表述,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时,所出版的地图上描绘了南中国海的折线。这条线又称虚线,显示中国的主权延伸到接近印尼的纳土纳群岛海域。

但是,它一直没有澄清,该界限是否指明中国只索求在南中国海的小岛(如南沙,西沙等),或者也包括该界线旁的海域。


同时,在2010年向联合国的记录,印尼不承认中国对该界限的海洋区域的索求。虽然印尼和中国之间的意见分歧,需要进一步澄清,中国渔民在纳土纳群岛附近海域出现,表明中国主张纳土纳群岛以北是它的海洋区域。


2009年和2010年的捕鱼事件似乎是印尼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边界争端。虽然印尼一贯不承认中国作为其海上邻国之一,似乎中国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第一件非常需要的事情是,中国需要澄清有关其领土范围,特别是它声称在南中国海的主权。

另一方面,约翰逊(1997)表示,印尼可能不希望公开讨论印尼和中国之间的领海重叠。在印尼的角度来看,可能会中国在南中国海主权的的合法性。正如已故外长阿拉塔斯(Ali Alatas )曾经说过:“重复一个谎言最终将使它变成真理”(“海峡时报”,1995年6月4日)。

“没有双边问题

印尼是中国的邻国吗?它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无论如何,印尼和中国需要界定它们之间的海上边界,取决于两国如何鉴定它们之间的重叠海域,它仍然不明朗。

除了不确定性,印尼和中国似乎更注重在南中国海的捕鱼活动。为了防止中国渔民非法在印尼水域捕鱼,协调巡逻正在计划中(2011年5月23日《雅加达邮报》)。

国防部部长普尔诺莫(Purnomo Yusgiantoro )说的一个要点是,印尼间接承认印尼和中国之间在海域界限存在着潜伏的问题。普尔诺莫指出:“在一个协调的巡逻下,如果这些渔船不小心越过边境,我们将通知他们离开。”

尽管有这种可能性,普尔诺莫还称,印尼与中国“没有任何的双边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印尼现在有超过10个需要解决海上边界的邻国?印尼目前是否进一步面临增加已经很复杂的海上边界问题?

印尼必须为任何和所有可能性做好准备,我们所看到的,处理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仍然不明朗。

图说 1:这是纳土纳群岛地势图
2: 纳土纳岛上的风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