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地名传奇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印尼篮球国手林运豪以团队精神创大事业

印尼排名第82的富豪林运豪

20136月出版的《环球亚洲》印尼150最富有者的名单中,纳班集团(Napan Group)董事主席林运豪(Henry Pribadi)的财富达4.45亿美元,排名第82,而在1012年他的财富是3.45亿美元,排名第79

66岁的林运豪祖籍福建福清市北门外阳下溪头村,父亲林宝樁,育有五子四女,林运豪为老三。

林运豪曾经是印尼国家篮球队的出色的中锋,是一名灌篮高手。在70年代曾代表印尼参加慕尼黑世运会。由于打篮球的关系,他和彭云鹏结下深厚的友情。

他在堂兄林文镜的推荐下,加入三林集团前身的华仁谊( Waringin Kentjana)公司,这家公司是在苏哈托上任总统后,拉拢林文镜等人成立的五星公司和林绍良的公司合组而成的,在1966年这个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企业。

林运豪在华仁谊担任行政人员,参与管理公司的财务事项。从那时起,在那里他学习如何管理公司的业务。此外他和该公司的四名商业巨子包括堂兄林文镜、林绍良、伊布拉欣.里斯加Ibrahim Risjad),苏哈托义兄苏维卡莫诺(Sudwikatmono的所谓‘四人帮建立关系密切。在苏哈托时代,这四人在商场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所以当时被称为‘四人帮’。

林运豪受过高中教育,他从林绍良那里学习到经营商业的知识,从苏维卡莫诺那里学到敬业精神和严格的纪律,从林文镜及伊布拉欣那里学到辛勤的工作。进入华仁谊,认识‘四人帮’为他奠下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


Arga Karya Prima标志 
重视团队精神

林运豪由于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他知道团队的重要性,所以他开创事业时,便重视团精神。这是他在事业上成功的地方。在上述集团工作十余年后,便自立门户。1980年成立Arga Karya Prima Industry 公司,这是一家经营软包装(Flxible packaging)的领先公司。
201111日,该公司推出新的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名称为:Argha,为包装工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1982年,该公司年产导向聚丙烯(BOPP3,500吨,到2011年年产达到67,000吨。D1991年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厂。产品50%出口到全球35个国家。

接着他成立Branta Mulia公司生产轮胎帘线,这家公司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轮胎帘线生产商。这家公司当年还进军泰国,和泰国华商许植楠、李石厂成立合资公司,生产轮胎帘线。

该公司也生产轮胎,尼龙轮胎帘线,生产长丝纱,聚酯的原材料。长丝纱的产品是尼龙,聚酯和人造丝纤维。其产品主要用于飞机、卡车、汽车和摩托车、自行车的轮胎。著名品牌的轮胎如固特异(Goodyear,普利斯通(Bridgestone,米其林(Michelin)和倍耐力(Pirelli等都用该公司的产品。

根据该公司截至2001930日收10个月的盈利达到828亿美元,可见这是盈利极佳的公司。

业务日渐扩大

上述公司较后都归入他成立的纳班集团( Napan Group),这是一家控股公司。此外他和苏维卡莫诺及伊布拉欣.里斯加合组Astenia集团。

通过这家新公司林运豪与19905月和苏哈托次儿班邦( Bambang Trihatmodjo)Bimantara集团和彭云鹏的巴里托太平洋集团( Barito Pacific Group)合作,在芝拉贡(Cilegon)投资16亿美元设立Chandra Asri公司生产石油化工产品,这是印尼最大的石油化工工业。不过林运豪在后期因意见不同离开这个集团。

他和苏维卡莫诺和彼得贡达(Peter F. Gontha)Bimantara在泗水集团成立Surya Citra TelevisiSCTV)电视台,他是该电视台大股东,在当年它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特别是在转播运动项目是该电视台的特色。不过这家电视台现在是属于陈明立(Hary Tanoesodibjo)的MNC集团。

纳班集团的业务蒸蒸日上,旗下的子公司15 家,业务范围包括电视台、房地产、金融、制造业、林业、石化业、电子、电讯和贸易等。该集团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在1995年的营业额10100亿盾上升到1996年的11,650亿盾。在1998年下跌至5700亿盾。在当年,纳班集团是印尼国内排名第7的商业集团。

拥有棕榈种植园

纳班集团属下的上市公司Branta Mulia    51%股权于200612月被美国的Korda Globe收购,代价为5千零7千万美元。

集团属下的 Intinusa Selareksa公司生产花岗石和大理石,还有其他天然石,装饰磁砖,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办公室,公寓和住宅等,。国内著名的大楼,银行建筑等多采用该公司产品。公司不只是发售产品,也包括安装,加工服务及零售。

纳班集团和老友伊布拉欣.里斯加及林亨利(Henry Liem)合作收购一英资公司在苏门答腊的棕榈种植园.,产品多数是出口。集团也拥有煤炭矿场。

该集团也投资7千万美元设厂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年产13万立方米。其中60%出口。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林运豪和很多富豪一样受到重大的打击,加上他和苏哈托家族在商业上的密切关系,他一度成为焦点人物。不过经过一段折磨后,他很快从困境中站立起来。在后来的不少的文章中,当提到林绍良的名字,他和林文镜的名字也会被顺带提起。

一名学者李汉实(译音/Lee Han Shih)在他的著作《福建联系》书中,提到东南亚华人在工商业崛起,宗族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宗族间关系互相关照,提拔,许多企业因而创立。在1980年代,‘福建帮’控制大部分印尼的经济,最著名的是林绍良,在全盛时期,他的集团在国内生产总值的5%.接下来是林运豪的纳班集团从事银行到石化工业,还有与林绍良关系密切的林文镜,陈子兴取得和组生产日本的跃马(Yamaha)摩托车特许权而发达。

Intinusa Selareksa司生产花岗石和大理石用于高楼大厦
林运豪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在堂兄林文镜的介绍进入华仁谊集团工作,他在那里吸收到经商技巧,加上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所以在自立门户后,很快就能不上轨道,业务不断扩大,成为一名身家亿万的企业家。(文/吴仲达/本文于2013-07-29 刊于印尼《讯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