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东北县的Bukit Bendera,中文称为‘升旗山’,海拔735 米,可乘坐缆车登山,站在高峰上,能够观赏的槟城岛的全景,是槟城的度假胜地。
升旗山,英文称为Flagstaff Hill,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国高官在这里兴建别墅享受他们的殖民地主子生活,山下的士兵利用旗语和山上传递信息,升旗山因而得名。
这是槟城升旗山上山的入口处登山缆车建于1922年,当年是为了方便英国官员上山度假,它是亚洲最早的瑞士制造的缆索铁道系统,再加上一座小型的缆车系统,在1923年启用。
亚庇也有升旗山
在沙巴州亚庇也有一个升旗山(Bukit Bendera),这个当地最高的山头设有让船只进入码头的指标,现在成为观光区,山上也设有观景台,可以俯瞰亚庇的风光。
亚庇升旗山的观景台
亚庇最近冒出一个新的避暑胜地‘可可山’(Koko Hill),海拔1千尺,被丛林包围,在山坡上有一间圣若瑟天主教堂,教堂耸立的十字架和耶稣像面向南中国海,极为壮观。
可可山’圣若瑟天主教堂
在彭亨州文德甲有一个度假村名字是Bukit Bendera Resort,华文名字译为‘本德拉’。
霹雳州也有一个叫升旗山的地方,这就是万里望区附近的升旗山(Kledang Hill ),这是当地人喜爱爬山之地,这个森林保护区的山脚在不久前被发现遭人非法开发,引起轩然大波。
花旗山上设新村
居銮的‘花旗山’,现称为‘叶陶沙’新村(Yap Tau Sah)。1949年殖民地政府把附近的华人集中到花旗山上设立新村,把花旗山改名为叶陶沙新村。这个新村是以客家话为主。至于‘花旗山’名称的来源是由于早年在附近有一个美国人经营的园丘,在入口处悬挂一面美国旗,因此也称之为‘花旗山’。
南峇山上的步行吊桥
坐落在叶陶沙新村内的平民华小校歌中的第一句:“花旗山啊花旗山,是我们知识的泉源”,明显记录了叶淘沙新村当年的名称为“花旗山”。
至于‘叶陶沙’地名来源,叶陶沙是当地经营造砖业的闻人,工厂所在的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英国人将花旗山辟为新村后,便以‘叶陶沙’来命名。
叶陶沙新村路名的特点是,路名都以菜为名,如菜心路(Jalan Kobis)、萝卜路(Jalan Lobak)、菠菜路(Jalan Bayam)、蕹菜路(Jalan Kangkung)等,据老一辈说,有可能是当时在为各条马路命名时,看到路边种了什么蔬菜,就用该种蔬菜命名。(注一)
花旗山附近一个‘南峇山’(Gudung Lambak),老一辈人士说,在日据时代,抗日军以此山头作为大本营,日军就在平民华小的草场上设置炮台,不时向南峇山内发射炮弹,炮声隆隆。
南峇山海拔510米,分南山和北山,皆有道路通上,也可以所谓‘两大两小’,即同时攀北、南两个小峰,全程需2至四小时。
雪州名胜皇家山
雪州瓜拉雪兰莪著名的名胜‘皇家山’(Bukit Melawati),山上有一座堡垒建于18世纪晚期,由雪兰莪州的苏丹易卜拉欣(sultan Ibrahim) 建造,用于防御荷兰入侵者。在荷兰人入侵后,把它改名为 Fort Altingburg。苏丹易卜拉欣在1785年驱走荷兰人夺回,但该堡垒后来在雪兰莪发生内战时摧毁。至于山上的灯塔是荷兰人所建造。此处成为雪州苏丹的王城,故称为‘皇家山’。
图为皇家山上的炮台和灯塔皇家山的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银叶猴和长尾猕猴的栖息地,它们会向游客乞讨食物。这里的景点还包括乘坐电车,参观皇家陵墓和博物馆。山上的旅游景点有Kampung Kuantan 萤火虫公园和瓜拉雪兰莪自然公园。(注二)
全马唯一客语教堂
槟城的‘浮罗山背’,马来文是 Balik Pulau,这里共有九个镇,其中双溪槟榔,浮罗勿洞是客家村,在这里有一座超过160年历史的老天主教堂--耶稣圣名堂,以客语传道,可能是全马唯一的客语教堂。
‘浮罗山背’的特产是豆蔻,这里有一家占地25亩的‘义和豆蔻园,要了解豆蔻的生长和功能,可以到这里参观。
要欣赏日落,‘浮罗山背’的‘双溪布隆’(Sungai Burung )可以目睹金黄色的太阳没入海平线的动人景观。(注三)
槟城中区县的 Bukit Minyak,华文称为‘油山’,如果这里有石油的话,那槟城就发达啦!
有趣地名‘满山光’
吉隆坡有一个‘东姑山’(Bukit Tunku),这个林荫密布的小山头是一个极高级
的住宅区,很多政府高官和富豪居住在这里。东姑山早年的名字是肯尼山(Kenny Hill),后来以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名字来命名。这里可说是尺土寸金,一片8千方尺的屋地售价高达600万令吉。
霹雳州近打县的‘满山光’是一个有趣的旧地名,山上有什么东西被挖光了?它的马来名字是 Sungai Galah , Galah是竿或长竿之意,是不是长竿短竿都被砍光了,或者锡米被挖光了,变成光秃秃的。这个地名现在已被‘双溪加叻’取代。
双溪加叻矿场早年采锡米的铁船可供参观
双溪加叻早年也是一个英国人开采锡矿的地方,英国公司是利用铁船来大量开采。因此双溪加叻曾经有过繁荣景象,在锡价大幅下跌后,矿场关闭,双溪加叻回复宁静,这里目前有一间玛拉工艺大学培训中心。
注一:来源:维基百科
注二:来源:星洲网
注三:来源:卓衍豪著:《自游马来西亚 2》第84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