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葡萄的地名应该也有柠檬的地名,马六甲中央县的Limbongan,过去华文音译为‘柠檬眼’,现在也称为‘灵望眼’,这个名字比较有灵气,现在发展为现代化住宅区。在吉兰丹巴西富地县的 Limbongan ,早年华文称为‘宁梦岸’甚有诗意,宁可在这岸上做个梦;现在则音译为‘林梦干’,有梦或无梦都不相干啦。
马六甲灵望眼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镇
以‘梨’为华文地名的有马六甲野新县的‘旺梨’(Umbai),马来名称不是梨子,而是悬吊的意思。‘旺梨’其实是福建语的黄梨,把‘黄’字变身为‘旺’字,很有创意。在华人新年,把黄梨灯笼高高挂,希望大旺特旺!
旺梨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哗,放松度假的好地方。往旺梨一路上可看到不少仍保留完整的华人小庙宇、木屋和马来传统屋、小稻田等,还包括多个渔村和驶往小岛的码头,适合喜爱体验甘榜情和观赏大自然风景的旅者。
60年代至80年代是兴化人居住和捕鱼维生的的村子,目前仅剩数户兴化人家,现已成为游客搭快艇游岛的码头之一。游客可包快艇到对岸的7座小岛,包括著名的五屿岛(Pulau Besar ) 野餐或膜拜、雾丹( Pulau Undan)看海龟等。(注一)
热门旅游点尖不辣
在马来地名有水果的如彭亨州关丹县的Teluk Cempedak,Cempedak 中文俗称为‘尖不辣’或是‘小菠萝蜜’,果味香肉甜美,台湾人称为‘榴槤蜜’。
直落尖必叻是关丹最热门的旅游点
Teluk Cempedak华文地名叫着‘直落尖必叻’.这是关丹最热门的旅游点,位于关丹以北5公里,是嬉水弄潮的好地方,海滩有平坦步道,步道旁有各式餐馆及手工艺品的商店。
至于吉打铅县的Guar Chempedak,中文称为‘莪占必叻’,这是阿罗士打到双溪大年途中的一个小镇,马来文Guar 是小上坡的意思,是不是小山坡上种植了很多菠萝蜜,故名之?
莪占必叻镇上有一家老招牌的‘新兴隆’茶室,这里有非常道地的南洋咖啡,几十年来都难以忘怀的咖啡香,不知是否还在?
有菠萝蜜一定有Langsat 吧,这种水果华人就直接音译为‘朗杀’,这是有季性的黄皮水果。Tanjung Langsat 是在柔佛新山县巴西古当( Pasir Gudang),的一个港口,中文名称是‘兰砂’。该港口由柔佛机构全资拥有,处理散装货物,如液化石油气(LPG)和危险化学品。
Jambu 中文称为‘莲雾’,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在霹雳州有一个称为Kampung Talang Jambu 马来村子,Talang 是园丘之意,这里应该曾盛产莲雾。
双溪里茂的休闲旅社,有各种休闲屋出租
Limau 马来文是柠檬或柑橘,或者也叫酸柑。Sungai Limau这个地方是在吉打铅县的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中文称为‘双溪里茂’距离阿罗士打与双溪大年月40公里,近年来发展成为休闲胜地,当地的月饼在吉打是远近驰名的。而在同一个州的鲁乃那里也有一个叫Sungai Limau 的地方,不知中文如何称之。
葫芦顶是新村
据维基百科,葫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估计它来源于非洲,在埃及葫芦被作为陪葬品。在中国河南考古遗址出土的葫芦皮最早的是7至8千年前的。那么森美兰日叻务县的葫芦顶新村跟葫芦有关吗?为何在5公里之外,还有一个市镇也叫葫芦顶。
当地人以客家人居多,用客家话把地名Pertang 念为‘葫芦顶’,这个说法应该没错。在葫芦顶5公里外的Simpang Pertang 华文称为‘新邦葫芦顶’,也是客语音译的,与葫芦无关。
这个解释很合情理,要不然Pertang 不会无端端变成葫芦顶。1948年英殖民地政府宣布紧急法令,把附近居住的华人集中到这里,葫芦顶遂成为一个新村。
在槟城岛外有一个小岛状如葫芦,所以称为‘葫芦岛’,马来文是Pulau Kendi, kendi 是陶制葫芦状的水壶。这个幽静的小岛有美丽的沙滩,还可有供游客潜泳。
葫芦岛水域可以潜泳观鱼
注二:中国报2014年10月17日新闻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