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19世纪,霹雳拉律地区发现丰富的锡矿,当地的小酋长龙惹化(Che’ Long Jafar)鼓励槟榔屿华人前来开发。1850年,霹雳苏丹特许他在拉律收税。1856年当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伊卜拉欣(Che’ Ngah Ibrahim)继位。1863年,他获得苏丹授予Orang kaya Mentri 的官衔,成为霹雳第四位重臣。
赌博争执两帮大战
接着华人成群结队涌来采锡,当时涌入的华人帮会主要是‘义兴’和‘海山’,前者多为广东人,后者多为客家人。1862年,在吉利包(现在的太平)矿区是由海山会党徒开采,海山首领是郑景贤;而义兴会首领苏亚昌管辖下的党徒则在数英里之遥的甘文丁开采。
某日,几位义兴党徒到吉利包赌博发生争执,13名义兴党徒遭杀害,于是两派械斗掀开序幕。
19世纪拉律锡矿场的景色之一英国人见状向当地马来酋长呼吁,但伊卜拉欣看到海山会势力较雄厚,他没有去调停,反而投向海山杀害苏亚昌,把义兴逐出拉律。义兴向英国人求救,英国总督嘉文纳接受义兴的请求,下令封锁沿岸,迫伊卜拉欣赔偿义兴的损失1万7千元。义兴党徒再回到甘文丁工作,委任何吉寿为拉律工头,继承苏亚昌的职位。拉律私会党械斗告一段落,霹雳安静了七个年头。
因女人大血战再起
1872年2月,义兴和海山又发生械斗,起因拉律义兴领袖李亚勤与海山方面的一位女人发生奸情。这女人据说是海山领袖郑景贤的亲戚。于是李亚勤和那女人被海山党徒抓住,装在大猪笼里抬到市中心,最后投入矿湖淹毙。
19世纪义兴公司收据1872年义兴招募许多打手到霹雳把海山逐出,控制个矿场。不久海山大举反攻,又把失地收回。当年10月义兴党徒突然攻击海山党徒,数百人在械斗中死亡,数百人逃入丛林并死在那里,战斗非常惨烈。义兴在战斗中败北,2千党徒最后避难到槟榔屿,所有义兴的女人都落入海山的手里。之后义兴又图反攻,械斗拖延了一整年。
这时霹雳华人帮会的械斗却与霹雳苏丹宝座的继承问题混在一起了。
为争王位勾结帮会
话说霹雳苏丹阿里(Sultan Ali of Perak )在1871年去世后,但霹雳酋长拒绝承认拉惹阿杜拉王储(Raja Muda Abdullah)为苏丹继承人,拥立首相伊斯迈(Bendahara Ismail)为苏丹。但阿杜拉从未放弃他的继承权,而第三位继承人尤索夫(Raja Yusof) 也想做苏丹。
拉惹阿杜拉为了争取王位,他私下和义兴会勾结;而伊卜拉欣则支持海山会。
1873年,英国派安德烈克拉克爵士( Sir Andrew Clarke)接任海峡殖民地总督,他上任后,会晤拉惹阿杜拉(Rajah Abdullah),后者同意他被册封为苏丹之后,愿意接受英国人参政司派驻。此外,派遣政府的华语通译毕麒麟(William A . Pickering)会晤双方华人帮会领袖,劝他们同意把拉律矿区争执交总督仲裁。
通晓华语的英国官员毕麒麟
邦咯条约签署帮会息战
1874年1月20日,克拉克在邦咯岛召开会议,缔结两个条约:霹雳主要酋长(霹雳苏丹不在场),承认拉惹阿杜拉为苏丹,这就是历史上的“邦咯条约”(用马来文书写)。另一个是海山会领袖郑景贤(1821-1901),义兴会陈亚炎(?-1899)和谈协约以华文书写,出席的两个帮会共27名代表,同意把争执交总督决定。
拉惹阿杜拉成为霹雳州苏丹华人领袖同意平息争端,三天后,两人被任命为甲必丹和霹雳各邦议会议员。
矿区分划由三位英国官员负责,撤除拉律地区一切防御设备,双方交出武器,俘虏均释放回家,华人帮会终于和平共处。
战事和平后,拉律副参政司史比地建议,以华文‘太平’(taiping)作为该地地名。这是当年马来半岛唯一官方以华文命名的市镇,也是半岛最早的一个市镇。(完结篇)
这是太平早年的街景
注一:早当时义兴会是与马来帮会白旗会结盟,而海山会是和马来帮会红旗会结盟。
注二:本文参考自巴素博士(Victor Purcell)著,刘前度译《马来亚华侨史》(1950年出版华文译本)。G.P. Darford 著《马来亚史略》(1959年出版华文译本)
附录:陳亞炎從木匠變義興派領袖
在太平采矿历史中也颇为知名的人物是陈亚炎,他是义兴派的第三任领袖,也是华人甲必丹,祖籍广东台山县,逝世于1899年。
陈亚炎是甘文丁(新吉辇)的主要开辟人之一,也是《邦咯条约》签署者之一。
陈亚炎年轻时先来到槟城,曾当过木匠并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他过后在1865年间来到太平,当时正发生拉律第二次战争,当时义兴派的首领苏亚松战败遭马来土酋雅依不拉欣缚捉,他向土酋求情,但却不成功。
陈亚炎年轻时先来到槟城,曾当过木匠并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他过后在1865年间来到太平,当时正发生拉律第二次战争,当时义兴派的首领苏亚松战败遭马来土酋雅依不拉欣缚捉,他向土酋求情,但却不成功。
他过后于1872年第3次拉律战争期间再度到太平,并参与策划战争,双方互有胜败,战争在僵持了一年余后,由于锡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不得不从中斡旋,召集了两派领袖及霹雳马来王朝成员在邦咯进行谈判,当时陈亚炎代表义兴派,郑景贵代表海山派,最终达成协议,于1874年1月20日签署了《邦咯条约》,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拉律战争。
战后,陈亚炎及郑景贵皆被封为甲必丹,而在1893年,俩人也联手重建峇登绥靖伯庙,使该庙的香火相当的鼎盛。
陈亚炎也是粤东古庙及太平古冈州会馆的主要发起人,过后也与郑景贵等人倡建广东会馆及鲁班古庙,也是峇登汉族义冡的信托人。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