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吴家熊 |
在雅加达苏迪曼大街有一栋标志性的建筑物Wisma Dharmala Sakti,它是在1987年由著名设计师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这栋以热带风情为主题的建筑,楼高24层,每一层都有四面突出的菱角,这次栋建筑的设计图还于同年在美国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展出,显示出这是划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
这栋大厦是大马集团(Dharmala
Group)的总部大厦, 大厦主人是已故吴家熊(Suhargo Gondokusumo), 今天这栋大厦仍旧是属于大马集团,已经由他的儿孙辈们掌管。
2007年,大马集团在雅加达北部海滨珠城(Pantai Mutiara)发展一个庞大的物业计划,名为“赛舟会”(Regatta),其中四栋已完成的建筑,外表的形状犹如一艘风帆,它是著名的迪拜的阿拉伯塔设计公司WS Atkins Consultant 所设计,这也是属于地标性的建筑与苏迪曼大街的
大马集团总部大厦可说是互相映辉,增加雅加达的无限魅力。
从这两栋建筑可以看出大马集团是具备创意十足和与时并进的集团,领导人也具有新思维。
三岁时父母双亡
大马集团的故事要从吴家熊说起,吴氏于1925年出生在福建泉州鲤城区浮桥镇新步村。
出身贫家,兄弟姊妹众多,生活十分艰苦。吴在五兄弟中排行最幼;三岁时,父母双亡,由长姊及亲戚抚养成人。他的长兄吴家泰先他到印尼谋生,因此当他在1948年毅然上道,到印尼泗水投靠兄长。
大马集团的总部大厦 |
吴家熊在生前回顾往事时,他总是说:“那时候,我们家乡人多活少,很难找到工作,我们家又穷。所以我要离乡别井,到异域谋生。那年头,家乡的境况着实凄凉……”
可是,当时吴家泰自己也还是个穷移民,吴家熊在他哥哥家里只寄住了个多月,就要自己出外觅食,凭着一身气力,在别人的田地上做帮工,收成的季节,就帮着东家卖米。这样捱了四个年头,到了1953年,也就是27岁的时候,被一家叫做东兴贸易公司的聘为店员,“职责是替公司从各地农民处采购大米”。
找到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所以非常勤奋。工作了一年他手头上已薄有积蓄,在泗水Kembang Jepan找了一个只有两个房间的小办公室,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公司——万顺公司(N.V.Mausur)经营洋葱、干椰肉、马铃薯和香料卖买,生意还算不错,这时他也成家立室,还先后生了三个儿子。
迁居耶城闯出新天
经过13年的经营,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包括出入口和贸易。 可是好景不常。1967年,泗水发生排华暴动,市面一片乱糟糟。吴家熊把公司交托给不愿出走的长兄,自己带着家眷跑到雅加达。一家人在当地唐人街的一家小旅馆安顿下来之后,吴在Jalan Roa Malaka街租了一个办公室,重新做起贸易生意来。
这是吴家熊生命里的第三个转捩点。打这时起,他的生意一帆风顺,公司越开越多。
在1968年新秩序时代,吴家熊曾经是印尼及国家粮食后勤署(BULOG)负责粮食及生活必需品的采购的采购代理商之一。
吴家熊经营的商品贸易一定利润甚丰。在70年代里,当石油价格还兀自上升的年头,他手头上已有足够的积蓄,在雅加达和泗水两地大举投资地产。
吴家熊的主力舰大马集团,在开始时是他和朋友朱南权等所创立,初以农产品贸易及加工为主。后来的业务发展到动物饲料行业。贸易部门的农产品,特别是木薯,咖啡和椰肉,以及香料如辣椒等种植产品出口。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出口,因此具有良好的前景。
在1979年他的长子吴瑞贤(Suyanto Gondokusumo)自美国学成归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以金融、地产、贸易为主的集团。在80年代高峰时期在印尼拥有九家上市公司,在当年的总市值达到3,55亿美元。整个集团拥有200多家公司。
业务分为五个重心
大马集团在当年的业务分为五个重心:金融、农业工业、房产业、电子、消费服务。在金融的业务是由Dhamala Sakti Sejahtera进行,经营银行、金融、证券及投资顾问服务。此外也与英国保险集团Sedgwick
合租公司,经营保险及风险评估业务。
在90年代,该集团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随着注入两家地房产公司Dhamala
Land 及Taman Harapan Indah,子公司大马置地(Dhamala
Intiland)以成为雅加达股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92年初,大马置地在泗水巴巴丹卡发新的卫星市镇,在200公顷土地兴建700多间豪华房屋。次在在东爪哇也发展物业和工业区。
在雅加达北区海滨珠城(Pantai Mutiara)是重点的房屋发展地区,是一个住宅、康乐及游艇设施综合计划项目。
大马集团与泰国盘谷银行在印尼和泰国亦有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范围包括房地产、金融及旅游。雅加达的盘谷银行大厦属于大马集团所有。
1995年大马集团把香港大马国际有限公司(DMT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嘉洋投资(中国)等合并为香港大马集团,在当地上市,这是该集团在香港、菲律宾和中国的旗舰。
教导儿子要讲信用
吴家熊在90年代在印尼开设那么多家公司,究竟资金是怎样来的呢?吴家熊回忆说:““我们赚了钱就储起来,再用积蓄去开办新公司。没有,我们与政治人物真的没有什么特殊关系。我宁愿把生意与政治区分开来。没有,我们也没有什么后台。”
他说:“我常教导儿子,勤奋与信用比利润更重要。商家看重信誉,那是他的本钱。一旦失去这份本钱,在别人眼中成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他就完蛋了。”
吴家熊强调信诺,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集团以“马”为名,倒也合适。不过,吴说取名“大马”,是因为他们一家人都喜爱马匹。公司总部的接待室以及吴与长子端贤的办公室内,都悬挂着骏马奔腾的油画。
对于吴端贤而言,“马是一种有效率,有冲劲的动物。”事有凑巧,大马集团的第一家公司成立于1954年,恰好是马年。
在90年代中期,吴家熊已把集团的缰绳交给儿子、侄儿等人去执掌。
他当年说: “他们(儿子与侄儿)都受过高深教育,念过大学,学会了经商所必需的本领。而且,集团的决策都由董事局共同制定,每个董事都有发言权,凡事都由集团决定。”
儿子皆受高深教育
吴家熊本人读书不多,但三个儿子都曾留学美国,除了三个亲儿子端贤、端陵(Dwiyanto)和端星(Trijono)之外,他还有两个养子。他们少时都被送到新加坡去念华文小学和中学,吴的两个侄儿(长兄家泰的儿子)端华(Hendro Santoso)与端平(Slamei Sabtoso)也是受华文教育的。因此,吴家两代的华文程度都不错,这在印尼其他华人富豪家族中是比较少有的。
吴家熊共有五子,三个亲生儿子都是大马集团的主脑;在集团内担任重要的职务。吴的长兄家泰的两个儿子亦任职于集团,而且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吴端贤是吴家熊的长子及准继承人。现年67岁,在新加坡华中初级中学毕业后,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经济学;1979年学成回国,便在大马集团协助父亲。
吴端陵(Dwiyanto
Gondoksumo)是吴家熊的次子,现年41岁。他酷爱烹饪,集团属下的特许经营连锁快餐店California Fried Chicken由他一手策划。他也是南加州大学毕业生,主修商业管理。
吴端星(Trijono Gondoksumo)是吴家熊的幼子,他是Genung Sewu集团主席吴瑞基(Dasuki Angkosubroto)的女婿。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主修市场学。
吴端华(Hendro Santoso Gondokusumo)是吴家泰的长子。1966年在爪哇玛琅市的华文中学毕业,同年,加入吴家熊的公司。33年来,他一直是吴的左右手。
吴端平(Slamet Santoso Gondokusumo)是吴端华之弟。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毕业后(主修财务及商业),即加入大马集团,担任金融方面的工作,后亦涉足贸易业务。
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大马集团也受到重创。在集团的五项主要支柱,其中地产、基建和金融受非常严重的打击。但大马集团是一家领先的企业集团,尚有足够的余力应付难关。在2000年的5家公司宣布破产,几经波折和煎熬,大马集团终于走出阴霾,东山再起。
庞大项目十年完成
远眺Regatta的四栋公寓已经完成 |
2007年大马集团在雅加达北部珍珠海滨(Pantai Mutiara)发展一个庞大的物业计划,名为“赛舟会”(Regatta),该项目是有大马集团属下的Dharmala Intilland 和 Golbal Ekab 公司合作的,他们合租的公司名称是 Badan Kerjasama Mutiara Buana (BKMB)。
据BKMB的计划,这个地区将包括10间公寓,豪华酒店,水上乐园,两个服务式公寓。该项目开发面积11公顷 ,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完成。BKMB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开发商计划建造四幢公寓大楼。第二阶段将侧重于未来三年塔。的最后阶段将是酒店,服务式
公寓,最后三栋公寓大楼。
其中四栋已完成的建筑,外表的形状犹如一艘风帆,它是著名的迪拜的阿拉伯塔设计公司WS Atkins Consultant 所设计。
在计划完成后,这个地区将成为与迪拜的阿拉伯塔、吉隆坡的双峰塔一样负有盛名。
大马集团目前的大部分业务由吴家熊的孙辈们打理了。
Regatta将以10年的时间来完成整个计划 |
吴家熊于2010年9月2日 在新加坡辞世,享年85岁。他的长子吴瑞贤说,他的父亲在退休后爱打太极及高球。但在七、八年前跌倒后,就经常进出医院。
新加坡《新明日报》在报道这项新闻时称,大马集团的资产10亿美元。(文/吴仲达,本文于2013-07-01刊于印尼《讯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