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bp.blogspot.com/-dFARipnmg_o/UFbCNgsyRqI/AAAAAAAAAw0/0zsoADm4qa0/s200/benteng-4.jpg)
在雅加达丹格朗的文登区的华人一般称为‘文登华人’(Benteng Chinese ),这里的华人在15世纪已经抵达印尼,居住在这个地区。另一批华人是在18世纪抵达,他们多数是劳工和小商人。
经过了这数百年,这里的华人已经和当地的巴达维人同化或者通婚,他们有些外表已经完全不像华人,但都还是被称为‘文登华人’。
这里的‘文登华人’一路来都非常穷困,居住环境也非常简陋,有些甚至没有报生纸,没有身份证或印尼的公民权。
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也有一批华人和‘文登华人’一样,他们也是在15世纪来到马六甲定居和被当地马来人同化,发展一种独特参有闽语的马来话,他们被称为Baba。在马来西亚Baba这两个中文字是一个创造出来的新字,即上面是一个‘山’字,下面是一个‘合’字,读音是Ba。
他们和‘文登华人’一样保留许多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婚礼,是采用清朝的习俗。
和‘文登华人’一样,他们没有成为穆斯林。这两地的早年华人以完全同化,为何不会被同化成为穆斯林,值得学者研究。
马六甲Baba和‘文登华人’的际遇完全不同,Baba在英国殖民地时代,他们都受英文教育,所以多数成为政府公务员。在日治时代,他们的遭遇就比较困难。在马来西亚前身的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时,Baba人陈祯禄成为华人社会领袖,领导马华公会,参与争取独立运动。他的儿子陈修信成为马国第二任财政部长,是一名公认的清官。
在马来西亚除了陈祯禄父子之外, Baba人过去一向和华社没有来往,自成一个社群。不过近年来,Baba人也跟华人通婚,有些开始学习华文,认同自己是华人了。这点和‘文登华人’不同,‘文登华人’仍面对穷困,前景渺茫。
(本文刊于9月17日印尼《讯报》副刊
图1:‘文登华人’的婚礼
图2: 马六甲Baba 人的婚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